English

读《大雪无痕》

2000-11-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谢 冕 我有话说

只有读完最后一页,才能体会到这本小说的真正好处。这是我阅读《大雪无痕》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我读书的习惯是很不好的,一书到手,很少规规矩矩地从开篇读到结尾,总是跳着往前翻。因而总是读得很粗糙。读学术著作还好一点,读小说之类的作品,这毛病就更明显。这次读《大雪无痕》是一个例外。也许是受到嘱托,也许是怀有期待,我是很规矩地——虽然仍是断续地——顺着次序往下读的。

幸亏是这样一种读法,我才没有遗漏这非常精彩的“最后一页”。这最后一页,有三个内容值得提及并应受到重视。第一是书中一直受到关注的副市长周密“空白日记”的揭秘;第二是书中主要人物方雨林和丁洁若即若离的爱情之谜的解题;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是那个周密至死也没有供出这个枪杀案件的最关键的一个人物的名字。在这里,《大雪无痕》的作者只用一句非常平淡的话,表达了对于全书来说可能是立意之本的点题。这就是“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那位东钢行贿案的受贿主角仍然逍遥法外”。这样一句话,如同书中的最后一页,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而就是这样一句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话,却体现了这本小说的特殊价值。

先说“空白日记”,它一方面表达日记作者“不可言说”的内心恐惧和痛苦,另一方面,它的“无言倾诉”也传达出对于自己所爱的信任———周密对丁洁的爱慕是真实的、甚至也是真诚的。它以“无言”的方式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再看方雨林与丁洁的爱情纠葛,原先我们不理解以丁洁的条件对方雨林看来有点“屈尊”之爱,换来的却是方对丁的冷漠乃至“粗暴”,这未免有些费解,觉得方雨林充其量只是一个工作狂,至少在爱情方面是一个麻木的人。现在明白了,原来基本障碍在于丁母与方那一次关于“做些安排”的谈话。这次谈话的出发点和意图是方雨林所断然不能接受的。方雨林从中了解了侯门深处的价值观,也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们正是从这最后一页的揭示中,更深地了解了方雨林独特的性格魅力。

至于周密落网之后始终未能供出那个关键人物的情节处理,更使这部小说有别于一般的反贪侦破小说——它也写了案件发展的曲折复杂,但并不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为目的。透过这最后一页的“一直没有供出”的“那个人”的无言之言的处理,真是胜过了一般小说的千言万语!它让人陷入沉思。深感牵动当今中国亿万人的心灵、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的官员腐败的社会恶疾,清除它、并彻底地解决它,绝非易事——我们可以处理那些浮表的现象,但却难以触及埋藏于深处的、根深蒂固的根由。

小说在情节处理方面是引人入胜的。从一开始,它一直就把读者的注意力聚焦于周密身上。围绕着他,作品展开了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情节,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从而使我们能耐心地读下去,直至终卷。而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我们所紧密跟踪的“嫌疑人”,却并非东钢受贿案的“主犯”。周密是受到了惩处,他杀了人,是罪有应得。但在另一角度看,他仍然是一个受害者。而真正接受贿赂、一直暗中操纵并阻挠破案工作的人,却依然逍遥法外。这结局未免让人失望,但却把小说的主题导向了深入。它昭示人们,中国这场消灭官场腐败的斗争,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开的死结,它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的。

但可贵的是一种热情,一种明知前途艰难而仍然勇猛向前的热情。小说的作者显然是在期待着,期待着他所称为的“大雪无痕”的洁白清明世界的实现和到来。小说发生在有雪的北方,在它的情节进展中,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总出现雪的意象。这里不仅体现一种精致构思的契机,而且也寄寓了我们注意到的作者的激情和想像力。

开始写事件的发生,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气象台预报没有大雪,但一时间偏偏下起了大雪,这雪还下得很凶猛,大片儿大片儿的雪花儿像无数个小精灵,张牙舞爪地在风中你推我搡,肆无忌惮地旋转啸叫,扯动了整个破碎的天空”。在这里,这突然而至的大雪是一个不祥的暗示。它不仅为小说的风格奠定了基调,而且也预示了小说不可预期的结局。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写囚禁中的周密,写他回想当年上学路上:“我赞叹过大雪无痕,我坚信过大雪无痕,我心疼过大雪无痕,我渴望过大雪无痕。是的,大雪无痕。是的,事情本来不该有这样结局的——”。这是周密的叹息,我们从中也可听到作者心情复杂的叹息。

(《大雪无痕》,陆天明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2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